1931年13本人三岛发现了铁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,使永磁性能获得了极大提高。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钴、铜、钛、铌等元素,并采用了磁场热处理和定向结晶凝固等工艺技术,发展成为在20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铝镍钴系永磁合金。实验室的水平达到(BH)max=108kJ/m3,最高矫顽力达到150kA/m。该类合金美、日、德、荷、英等国都有大量生产。在此期间,还相继开发出一系列可变形永磁合金,如铁钴钨和铁钴钼、铂钴合金,铜镍铁合金以及铁钴钒合金和铁铬钴系、锰铝碳等永磁合金。50年代以后,随着对永磁合金的物理和冶金性能的逐渐了解,尤其是通过对合金内部结构及矫顽机制的深入研究,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永磁合金,使永磁合金获得了惊人的发展。特别是稀土永磁的出现开辟了永磁合金新的历史,60年代出现的稀土钴永磁合金,实验室水平已达到(BH)max=262.7kJ/m3。其中RCo5(R代表稀土元素)型的合金称为第一代稀土永磁合金,R2Co17型的称为第二代稀土永磁合金。1983年日本的佐川真人等发明了钕铁硼永磁合金,称为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,实验室的最大磁能积已达到431.4kJ/m。,创造了永磁性能的最高记录。100多年来,永磁合金的磁能积提高了近250倍,矫顽力提高了近100倍。目前正在开展研制的钐铁氮合金称为第四代稀土永磁合金。还开发了全新机制的双相纳米晶稀土永磁合金。
中国从50年代末开始研制永磁合金,60年代初正式生产可变形永磁和铝镍钴系永磁合金,磁性能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相当。有些合金如定向结晶铝镍钴合金在实验室还创造了(BH)max=108kJ/m。的最高记录。70年代初中国又开始研制稀土永磁合金,生产的合金品种和实验室的研究水平都接近国际水平,只是工业生产的水平稍有差距。